一種典型的終身過"/>
大家都在關注:19年7月國際學校開放日全國優(yōu)質國際高中國際初中國際小學推薦
利用非正式的機會教育孩子
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規(guī)劃研究所雅克?哈拉克認為:“非正式教育是
一種典型的終身過程,每個人通過日常經歷,通過來自周圍環(huán)境的教育影響和教
育資源,即家庭、鄰里、工作場所或閑暇活動、市場、圖書館及大眾傳播媒介習
得各種態(tài)度、價值觀念、知識和技能。”也就是說,非正式教育和正式教育相比,
前者是一種終身教育,而后者則是一種重要的、階段性的系統而規(guī)范的教育。
時下,人類已經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——知識經濟時代。知識經濟時代日新
月異,教育的使命和功能顯得更加重要了。對教育的使命和功能提出了更加嚴格
的要求,而僅僅依靠正式教育遠遠不能滿足這種要求,還需要非正式教育。非正
式教育有利于兒童個性全面發(fā)展,有利于充分發(fā)揮家庭,以及相關教育機構的功
能,有利于推動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以及促進學習型社會的形成。
人們所獲得的各種技能往往是通過一些非正式途徑掌握的。例如談話、觀察、
犯錯、團隊合作等。非正式學習是大多數人學習做事的一種非正式、不定期、即
興的學習方式。它就好像選擇騎單車的人們一樣,方向和路線都由自己決定,行
進在路上的時候可以欣賞沿途的風景,也可以繞道而行,還可以和其他同行者一
起比賽。正式學習好比什么呢?好比坐公共汽車。路線是確定好的,司機決定巴
士去哪兒,乘客只能聽命。人們處于一個陌生的新環(huán)境時,習慣乘坐公共汽車,
等到熟悉之后就開始騎單車四處逛了。
學校的主要職責是把精力投入到駕駛公共汽車中,而家庭最好不要重復學校
的做法,可以讓孩子嘗試騎單車,學會走自己的道路。那些在學校獲得經驗豐富
的孩子,不喜歡在家里也重復著“公車路線”,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煎熬。成熟
的學習者,通常是那些掌握了學習方法、養(yǎng)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孩子。他們不太喜
歡乘坐公車,他們只需要一些指引,然后開始獨立學習。
兒童在7 歲~18歲這個年齡段的時候,認知發(fā)展、情感發(fā)展、行為發(fā)展的主
要環(huán)境是學校。隨著年齡的增長,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逐漸弱化,學校與社會
的影響不斷增強。因此,孩子在學校所見所聞或參與的一切事物都會給孩子以各
種色彩的教育影響:或成為孩子了解世界的信息源,或成為孩子社會化過程的
“催化劑”與人格特征的“染色體”,或成為孩子能力發(fā)展的動力場。
如今,一些小學和中學都采取了顯形的非正式教育。即,學生可觀察、可接
觸、可參與、可經歷的非正式教育形式。這些學校里學生日;顒又兴娝勊
做所感所經歷的方方面面,都在不同層面、不同角度對學生進行著人與自然、人
與社會關系、人與他人、人與自身關系方面的教育。
學習是一項知識時代必備的生存技能。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,也無
論是正式教育還是非正式教育,都有益于兒童成功地面對未來的學習。過去很長
的一段時間里,孩子們獲取系統知識的途徑主要是在學校接受學歷教育,即正規(guī)
學習;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后,終身學習的理念為社會廣泛接受,以課外輔導班、
特長班、文藝班等單項性的非正規(guī)學習和以“動手動腦”、“在娛樂中學習”等
形式的非正規(guī)學習方式日益得到普及。換個角度來說,終身學習的理念意味著人
們的危機意識和競爭意識越來越強,兒童背負的壓力也越來越重了。
所以,父母應該多利用一些非正式的機會教育孩子,讓他們在一個寬松的氣
氛中增長知識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。在孩子受教育的整個過程中,父母對孩子的
態(tài)度直接影響著孩子的發(fā)展,也影響著整個國家的教育。教育制度是以一項要領
為基礎的,這便是,教導孩子善于“推論”與“研究”。成人應該設法教孩子自
己去思想,教他們問問題、探討和發(fā)展自身的創(chuàng)造力,讓孩子樹立一切靠自己的
思想,最終成為一名誠實守信、富有創(chuàng)造力的人。
父母可以利用一些非正式的機會對孩子進行教育。比如,周末閑暇的時候,
帶著孩子到圖書館走一走。圖書館是社會的知識組織設施,是人類自由存取知識
的公共場所,也是非正式教育的理想場所。孩子可以在圖書館里自由地選擇想看
的書,也許是圖畫,也許是故事,也許是報刊,也許是詩歌……隨心所欲地翻閱
感興趣的文字,能夠讓兒童在一種輕松的環(huán)境中汲取知識。這樣的教育和兒童中
規(guī)中矩地坐在課堂上不同,它顯得更加人性化,也更加輕松,是兒童喜歡的一種
學習方式。
一個孩子用熱水燙死了很多螞蟻,孩子的母親認為他不熱愛小動物,缺乏愛
心,就從集市上給孩子買了一對小雞,放在籠子里讓他喂養(yǎng),告訴他怎樣給小雞
做清潔,怎樣喂食。孩子十分開心,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照顧小雞的飲食和衛(wèi)
生。但一天下午,母親下班回家后,看到了魚缸里漂浮的小雞尸體,還有房間角
落不知所措的孩子。于是,母親憤怒地扔下手里的提包,揪住孩子痛打了一頓,
她一邊打一邊頭痛地想:孩子是不是品行出現了問題呢?事后,孩子抽抽搭搭地
告訴母親,他以為小雞和小鴨子一樣喜歡游泳,想讓它們在魚缸里洗澡,可是等
他取完毛巾卻發(fā)現小雞已經淹死了,他不敢去撈小雞的尸體,就躲到墻角哭了起
來。
通過孩子的描述不難想象當時的場景,心愛的小雞因為自己的過錯死掉了,
孩子的內心多么難過多么害怕,他肯定不希望這樣的錯誤重復發(fā)生,并且他的心
里一定充滿了疑問:小雞為什么會死掉?
當孩子犯錯的時候,父母總是抑制不住自己的憤怒。為什么生氣呢?為了孩
子的無知還是笨拙?要知道,這些都是孩子成長中的特征。一個無知的孩子會犯
錯,但他不需要一個給予犀利指責和批評的人,他需要的是一個能夠填補他知識
空白的人。小雞被淹死了,父母才知道這是孩子知識的盲點,才能對其進行相關
的、“以點到面”的教育。
這里,我們要談及的是:利用非正式的機會教育孩子。
如果父母希望孩子熱愛動物,沒有什么比帶他去動物園或者親近大自然更有
效的方法了。如果只是一味地讓孩子閱讀課外書,讓他看圖片,是沒辦法達到這
種效果的。一些間接的方法反而更加有效,“事緩則圓”就包含這樣的道理。比
如孩子犯錯了,正面的批評教育遠沒有同情和理解的態(tài)度能夠得到孩子的認同。
這也是為什么成人會發(fā)現孩子喜歡和小伙伴一起玩兒,不愿意和父母在一起
的原因了。道理很簡單,同齡的孩子說的話簡單易懂,不會進行說教;而成人總
是喜歡說一些指責他們的話,這種無形中的壓力讓孩子對父母敬而遠之了。
父母希望做孩子的良師益友,其實并非難事。嘗試用孩子能懂的簡單道理,
教他們明辨是非的知識;盡量不要當面指責或批評孩子,可以婉轉地引述自己的
經歷,也可以認同地對孩子說:“我知道你的感受。”如果孩子的做法的確讓成
人無法接受,不得不采取正式的教育方法,那么首先應該撤掉孩子的心理防線,
避免孩子產生逆反情緒也避免傷害他的自尊心;其次應該找出一個特定的時間來
教育孩子,而不是針對孩子當時的問題發(fā)表一番即興演講。當然,這兩點的前提
條件就是,父母必須以身作則,按照自己的標準行事。
溝通的過程中,可以用一種緩和的語氣對孩子說:“我只說一分鐘,好嗎?”
當父母用尊重的態(tài)度與孩子坦誠地交流時,他會感覺到他被期待、被尊重,
也會下定決心改正偏差行為。
入學幫助熱線:400-805-3685010-51268841
咨詢熱線:010-51268841
國際學校擇校
我要給孩子
報學校